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简析作为公共事务领域意见领袖的韩寒

 

摘要:随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博客这一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形式走向大众。互联网博客使公民行使言论自由获得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更直接、更快捷的描述身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热点的讨论.作家韩寒,利用自己的新浪博客,发表博文对社会热点敏感话题和公共维权事件进行评论,活跃在公共事务领域。他因此成为互联网中的意见领袖。这一现象的背后,反应出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不对等,以及在公共事务领域可以为弱势群体代言的意见领袖的缺位等问题。

关键词:意见领袖 韩寒 公共话语权 博客 舆论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blog, a new form of Internet media to the public. Internet blog to enable citizens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was a great convenience to make people more direct and efficient description of the story around to express their views,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of hot spots.

Writer Han Han, and use his Sina blog, Articles released hot on the sensitive topics of social events and public rights to comment, active in public affairs. He became the Internet opinion leaders. Behind this phenomenon, reflecting the voice of vulnerable groups unequal media, and public affairs spokesperson for the views of vulnerable groups such issues as the absence of leaders.

Keywords: Opinion leaders Han Han Public discourse Blog Public opinion

一、探究本课题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如今,传媒生态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而其中互联网成为一种新兴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媒体具有的丰富的新闻源,多样的报道方式,快捷的传播速度,巨大的社会效应,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的延伸和发展。网络使公民行使言论自由获得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更直接、更快捷的描述身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热点的讨论。于是博客也就应运而生。

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现在中国境内的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都提供博客服务。而开通博客的网民因为个人自身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类别的博客。以新浪网为例,新浪博客就有娱乐、体育、文化、女性、IT、财经、汽车、房产、教育、游戏、军事、星座、美食、家具、育儿、健康、旅游、公益等18种版块。而其中新浪网的草根名博、网易博客的社会版块和腾讯网的社会版块等都给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网民提供了发表自己言论的平台。这些网民就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能够对舆论产生影响的网民群体。韩寒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网民关注社会的公共事务,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互联网言论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出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显现。穷人与富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大众阶层和精英阶层之间,前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矛盾趋于紧张。以前在言论发表平台上的群体大多是媒体,而在中国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中,受众的参与受到操控,所有的大众传媒都在执行着自己“守门人”的职能,新闻审查和管制相对严格,人与人之间、各个阶层之间、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不够平等。现今,我国的言论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使更多的网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这样的声音还很微小,影响力还很有限。但如此多的零碎的声音还是渐渐影响着舆论。这都对网络以外的公共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产生了放大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所有的条件和因素为韩寒作为一个以博客为阵地的意见领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这些社会环境的因素也表明韩寒这样的言论行为的产生并非偶然性的,具有深厚的传媒生态土壤。而韩寒的事例具有代表性。本文就是来揭示韩寒作为一个活跃在公共事务领域的意见领袖的一面,来分析他所扮演的这样的角色的公共影响和自我影响,以及所涉及的关于公共话语权不对等的问题。

二、关于韩寒和意见领袖的概述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小说家、网络作家,并涉足音乐创作。

他最初为大众所知的是他的著名的畅销书《三重门》。这部畅销的小说,让获得198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他,被视作“韩寒现象”进入了公众视野。2000年,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邀请韩寒为嘉宾,举办了一期节目,就“韩寒现象”进行了讨论。由于中央电视台的传播,使韩寒增加了公众影响力。“韩寒现象”也长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讨论的关于青少年成长教育和现行教育体制领域的社会话题。韩寒通过这样的互联网媒体影响着大批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很多也是他的作品的读者。他本人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公众人物。

现在的韩寒,则使用其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影响力,凭借互联网博客这样的平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韩寒通过这样的互联网媒体影响着大批年轻人。韩寒在新浪,搜狐等多家门户网站开通博客,各个博客情况不一,所以此处主要介绍其影响力最大的新浪博客。至2011年的5月1日,韩寒的新浪博客访问量达到了441,297,169次。大约3.8亿的访问量,如此多的网民的关注,已使韩寒的博客成为了一个互联网的媒体平台。这样的点击量也引起了主流大众媒体的关注。

以上这些就表明了韩寒已不再是像其他作家那样,作为一个纯粹的作家而存在。他不仅像先前那些具有思想影响力的作家那样,影响着大众。而他本身就是更多地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型的公众人物存在。得益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他善于主动地运用互联网媒体,譬如互联网博客,影响着大众。因而他有着大众传播领域的意见领袖的角色特点。

在大众传播学中,意见领袖定义为:意见领袖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早在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美国伊里县地方进行的选民调查,在分析媒介与投票行为的关联时,意外地发现,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影响了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然后再由他们将这些信息连同自己对其意义的解释给其他人。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①

这中间意见领袖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加入自己的看法见解。影响其他受众对该信息的看法或态度行为,并可能在小范围内形成舆论。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一般而言,意见领袖并不是全方位的意见领袖,而是在某一个领域有特别造诣的人,在许多不同的其他领域,意见领袖可能是普通追随者。

而对于意见领袖,现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也使其不仅仅限于人际传播的领域。

网络的魅力,从人类媒介传播的角度看,它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集大成者,是媒介传播回归人际化的最新成果。传统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传播者十分明确,但受传者却无法准确定位,往往传播者占据主动地位,受传者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而网络的自由开放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方式的多元,更有意义的是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在网络上,人人除了充当受传者,也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自由地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两者之间的交流也因此更加密切,并且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这样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也同时决定了网络中的信息是极其多元化的,传播者不再只是少数的传媒从业人员,而是扩展到了全民(全社会网民)。

传统的意见领袖大多发生在人际传播或组织传播中,即在一个小群体或小范围当中形成影响力。网络虽然同样具备传统大众媒介受众面广泛且不确定的特点,但网络独特的互动性及信息多元性为“网络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且因为对于受众个体而言,互联网的海量的各种各样信息,使受众并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因为上网的网民因为受自身的各种局限因素,如受教育水平,知识基础和思维判断能力等等,并不能对每一领域都有专业的见解。这就需要这样的具有专业或相对专业的人士出现,发出能够让更多人信服的观点和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网络群体中的网民中为着同一个兴趣话题聚到了一起,而他们之中的意见领袖则成为他们价值判断、意见看法、态度行动的最大影响因素。网民群体的分化,也就使互联网中的意见领袖也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三、对韩寒的博客以及参与的公共事件的行为的分析

韩寒在新浪网上开设自己的博客,并且到目前为止达到了大约3.9亿次的博可访问量。如此大的博客访问量,已经使韩寒的新浪博客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大众的传播媒体。在互联网上,是以点击率来作为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效果的主要的参考标准。关注韩寒的网民们不论在全国哪个地方,只要通过电脑登陆互联网,访问韩寒的博客,进行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对于网民的大多数留言,韩寒并没有进行回复。

下表为韩寒新浪博客从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之间。每月发表的博文的调查信息。

时间 该月发表的博文的篇数(单位:篇) 该月博文的每篇平均阅读量(单位:次) 该月博文的每篇平均评论量(单位:次)
2009.05 11篇 436,885 3,796
2009.06 9篇 458,189 5,292
2009.07 8篇 521,480 9,667
2009.08 5篇 760,644 8,260
2009.09 7篇 641,608 5,733
2009.10 5篇 527,718 5,481
2009.11 7篇 703,391 7,760
2009.12 7篇 907,172 7,361
2010.01 4篇 1,315,372 12,078
2010.02 7篇 994,928 9,342
2010.03 4篇 1,423,853 14,341
2010.04 3篇 1,490,076 21,811
2010.05 5篇 2,391,434 25,221
2010.06 4篇 1,633,259 15,172
2010.07 1篇 1,001,470 15,544
2010.08 1篇 1,206,156 25,560
2010.09 3篇 1,378,284 16,291
2010.10 1篇 1,476,186 28,313
2010.11 2篇 1,321,180 13,429
2010.12 1篇 1,000,620 18,450
2011.01 3篇 1,154,184 11,132
2011.02 2篇 1,307,023 15,116
2011.03 3篇 1,166,693 15,239
2011.04 1篇 899,017 10,668
这些都表明,韩寒在最近的两年来,每月都是坚持发表网络日志,篇数虽然有所下降,但点击量和评论量都在上升。韩寒的博文如此大的访问量,已使不同于一般的个人博客,更类同于报纸或期刊中的专栏。并且增加了读者的互动性。

网友浏览韩寒的博客,并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了评论。并且每篇博客文章哦评论量非常大,以基本上都是上千条以上。以上表格就可以看出来。但对博客文章的评论内容来看,多是“沙发”、”顶“、”支持你“、”赞“等这样语言占据。这些类似娱乐明星的”粉丝“式的语言,用一个网络用语表达就是”灌水“。除此之外,也有以留言的方式做广告的。对博客文章本身进行评议,发出自己的观点,以进行探讨的。并不占多数。并且,字数大多不超过百字。并且韩寒本人并不对这些留言进行回复。毕竟留言条数太多,韩寒的个人时间精力有限。

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韩寒的博客固然在有着访问量大和评论量大的事实。但博客同网友的互动效果很差。浏览博客的人也大多只是类似明星粉丝式的交流。这些对韩寒的表示支持的留言者,更多的是把韩寒作为一个偶像式的人物进行看待。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韩寒与白烨的论战中,韩寒支持者的对韩寒非理性的支持和对白烨非理性的反对。

同时一个传播现象是韩寒的“语录”大为流行。这些语录,在百度百科的韩寒此条中收录的有140条之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这些语句大都出自韩寒的作品或博客。而这些语录,被喜欢韩寒的人视为经典语句。但仔细分析,大都是符合年轻人的逆反性心理。这些语句更多地体现出幽默和反讽的风格。但却很难经得起逻辑的理性推敲。但韩寒语录式的句子能够流行,也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传播现象。在这里,我们只是关注其中反映出的韩寒的言谈成为流行语,并且能影响这么多的受众。这体现了韩寒在大众视野偶像化的存在。

再来看一下,韩寒至今他的博客参与或引发的社会讨论。

2006年,与文学评论家白烨的“韩白之争”,对于郭敬明抄袭事件的批判;

2007年,关于中国作协存废的讨论,关于王蒙指责刘翔言论不当的评论;

2008年,对于抵制家乐福和封杀莎朗斯通的评论,关于爱国主义的讨论,关于汶川地震救援的记录,地震灾后重建中对北川政府奢侈购车的批评,因《零点锋云》节目的对话引发的关于“文学大师”与文化传统的讨论;

2009年,就中国中央电视台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新址大楼发生火灾一事,韩寒在其博客发表了两篇博文,分别为《央视大火有感》和《趁火打劫央视》。关于杭州“七十码”事件的评论,关于湖北荆州“天价捞尸”事件的评论,对于上海闵行区钓鱼执法的质疑,对于上海闵行区强制拆迁的批评,对于谷歌“侵犯”作者版权事件的回应,

2010年,对于网评员制度的评论, 2月1日,韩寒在厦门大学“南方周末2009年原创榜文化论坛”中发表题为《所谓大国文化》的演讲,抨击了中国的言论方面的限制。对于局长日记作者韩峰的评论,对于谷歌撤离中国的评论,对于候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回应,对于福建三网民被捕事件的评论,对于世博会相关问题的回答,对于泰兴屠童案的评论,关于历史教师袁腾飞“被封杀”传闻的评论……

5月28日韩寒发表博客《青春》评论富士康员工跳楼现象。

6月12日发表《我的道歉》两篇博文对”6.9圣战”进行评论。

在这些韩寒参与的具有评论中,就涉及到了抵制家乐福,杭州“70码”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富士康跳楼现象等等社会公共事件。这些公共事件也是曾经社会的焦点。韩寒都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态度。韩寒关于这些公共事件发表评论的频率是很高的。并且都能获得社会舆论对他的意见的关注。

以韩寒对抵制家乐福事件的评论为例。在奥运会前夕众人抵制家乐福的敏感时期,韩寒就在博文《赶集》中写出了“你搞家乐福,你很多中国人搞了半天,搞得家乐福里的中国员工也左右为难,然后围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几个坏事的中国人再砸那么几下,然后出动一帮中国防暴警察,看到的全是中国媒体的报导,敢情过程里没出现一个法国人啊。”②以及“我真的怀疑大家的内心是否真的那么愤怒,还是大家很久没有行游和会集了?参加行游很好玩吧,赶去会集很热闹吧?爱国主义庇护下的行游和会集又很安全吧?如果你真的不能忍受,觉得现在的情况等同于八国联军侵略,是国难当头,是形势危急,是四面楚歌,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对着超市抗议,那么我也尊重你,我最终也能理解你的情怀。就怕你是个赶集的。”③的精辟字句,颇有点一语点醒梦中人的味道。

在对这些公共事件评论中,韩寒并非社会的行政管理者,也并非这些公共事件说涉及的专业领域的教授或专家。也就无法提供专业性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他只是从大众的立场出发,对这些事件中所涉及到丑恶现象。从社会正义,公正,人性,平等和民主等立场进行谴责和讽刺。韩寒对这些社会公共事件的热忱关注,以及获得广大网民的对他的赞赏支持。这就体现了韩寒作为一个活跃在公共事务意见领袖的象征性意义。虽然韩寒并不能解决这其中的社会问题。但正如美国学者萨义德的《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中的观点:“在扮演这个角色是必须意识到其处境或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特别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或罔置不顾的人们和议题。”④韩寒作为一个意见领袖,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

综上所述,韩寒作为一个意见领袖,具有偶像化的特征。韩寒在互联网上,个人积极地对社会公共事件发表议论和看法,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互联网博客这样便捷的传播渠道,进而影响社会舆论。他的博客为他提供了一个媒介平台,使他能够每月都可以发表几篇博客文章,延续他的影响力。韩寒作为意见领袖这些特征,一方面使互联网媒体对传播方式的改变,并一面也是作为大背景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这就反映出的社会的弱势阶层与精英阶层之间的鸿沟。以及由此产生的媒介话语权不对等现象。

四、关于媒介话语权的不对等

这里所说的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

至于媒介的话语权则是指某一社会群体掌握和利用大众媒介的能力。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所以媒介话语权的主体是人,或具体为某一群体,某一个人。

就中国的社会现实环境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同时,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阶层弱小。中国社会的一些群体弱势化,这些群体主要包括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等。他们除了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外,政治上话语权越来越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有限,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而精英群体开始形成了利益联盟,垄断了包括话语权在内的社会重要资源。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三大群体,成为了在媒介领域翻云覆雨的主力。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大众媒介,垄断了社会的信息资源。使主流媒介每天充斥大量精英群体关心和需要的内容,或者是用来控制麻醉中间阶层以及底层群众,而真正的需要关注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则在这样的媒介背景下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被掩盖了。这种现象在传统媒体上表现的格外明显。

但是互联网的兴起,对这样的格局形成了冲击。但是并没有完全的改变。但现在中国的网民越来越多。2011年4月22日,据来自工信部的最新互联网产业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04亿。网民通过论坛和博客的方式,发表对社会的意见。促使像躲猫猫,七十码,华南虎虎照等又网络炒热的社会事件的解决。

通过网络,我国公民能够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柴米油盐,抑或无休止地进行着对媒介的简单的“使用与满足”,而是主动利用媒介工具,发出自己的声音,拒绝欺骗,拒绝麻痹,正是公众觉醒的第一步,越过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参加到公共社会事务中。拒绝精英群体的一面之词,开始了批判性地反思。而韩寒就是其中的草根阶层比较典型的代表。新浪网也开通了草根博客的栏目。让来自草根阶层的声音能够发出来,汇成舆论的长河。

但是在传统媒体,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不对等的状况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因为传统的新闻体制并没有发生改变。个人或私有资本并不能进入传媒领域。即使在互联网上,来自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的声音,还是显得微小。随着我国传媒行业逐渐市场化,媒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争取获得主流人群的青睐,尽量报道能引起具有消费能力群体注意的新闻,而农民工群体在文化素养、经济能力、消费水平上普遍不高。出于利益的驱使,媒体只给农民工群体非常微小的话语空间,甚至忽略他们的话语空间。

这也是韩寒为什么会有这样庞大的群众基础。韩寒作为一个意见领袖,是面向大众的。这和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有所区别。韩寒作为一个公共人物,他对中国的80后具有偶像一样的吸引力。并且是一个社会现象级的人物。因而他作为意见领袖,是表现出一个偶像化的意见领袖。

韩寒曾说:“可能到最后我只贡献了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敏感词而已。我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他们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切断电闸,关门放狗。我只是希望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那种光明,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⑤他作为意见领袖对大众的精神上感召力,更多于他作为意见领袖的本身。正是这个时代的特点,造就了韩寒作为意见领袖的独特和社会使命。

注释:

①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②韩寒新浪博客:《赶集》 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92vq.html

③ 韩寒新浪博客:《赶集》文章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92vq.html

④(美)萨义德.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M]. 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⑤新浪《人物画报》博客:《韩寒:候选“影响全球人物”,我非常惭愧》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26f280100hue9.html

参考文献:

[1](美)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际影响》,中译本,见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顾孟洁.《对新流行词“话语权”的若干思考》[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1).

[3]杜筠.《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分析》,[J].《东南传播,2008,(5).

[4](美)萨义德.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M]. 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5](美)詹姆斯·卡瑞.《媒体与权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韩寒新浪博客. [OL].链接地址: http://blog.sina.com.cn/twocold.

[7]维基百科的韩寒词条. [OL].链接地址: http://zh.wikipedia.org/zh/韩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