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风雨过后星月霁 矢志研究永不渝-采访刘增杰教授

【河大人风采】

【编者按】

他在河大执教了五十多年,见证了百年河大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如今年逾七旬仍手执教鞭;他沧桑砥砺五十载,辛勤耕耘在中国文学史的园地上,出版《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等专著数十部;他身体力行地传递着河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践行着河大“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他就是我校文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增杰教授。在刘教授简朴的家中,面对来访的我们,这位年逾七旬仍精神矍铄的老人侃侃而谈,一段激情澎湃而又跌宕起伏的耕耘史,显得平淡朴实,一切都自然而然。

风雨过后星月霁   矢志研究永不渝

1952年刘增杰考上了河南大学,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上大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连续两篇习作被《光明日报》刊载,第一篇短篇小说还在市文联获奖。大学毕业留校后不久,的刘增杰教授留校任教,刘教授又被选送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继续深造,师从著名的现当代文学史家王瑶先生。北京之行这为年轻的刘增杰打开了另一片天地。每到星期天,刘教授就喜欢独自一个人从海淀乘坐公交车到前门或西单逛旧书店。虽然车费不菲,但他却并不在意,仍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

但命运总是给人们一些残酷的玩笑,正当风华正茂的刘增杰跃跃欲试,要大展拳脚之时,那场动乱开始了。“我们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浪费在了无休止的争论中了,没有机会读书,搞研究。”提起那段岁月刘教授唏嘘不已。那时,刘增杰教授默默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等待奋飞的日子。

终于那场动乱过去了,此时已人到中年的刘教授加紧了文学研究,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希望把那些浪费的时间补过来。历时3年,他终于完成了130万字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苍总是钟爱那些勤奋而又有准备的人,1988年刘教授主编的我国国内第一部《中国解放区文学史》一经推出便迅速引起了轰动。当年冬天,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专门为该书的出版在开封举行了专题学术研讨会,就连日本、美国等国的研究者也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此外,他撰写的第四卷《战火中的缪斯》被著名文学史编纂家黄修己评价为“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它不仅使文学思潮成了一条绵延的思想河流,而且画出了周围的地势高低起伏……”《文学的潮汐》、《迟到的探询》、《运起云飞》等一部部巨著的问世无不引起轰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刘老已年过七旬,但对文学的激情依然不减,这一切让我们明白:即使黄昏的夕阳也依然能绽放最美丽的光芒。他虽已74岁高龄却未显一点倦意,从中不难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学者对文学的缱绻(qian quan  三声)真情。

德被桃李   守之以谦

“在学生面前,教师永远有一种特有职业的成就感。因为教师的风采隐藏于全人类智慧的总和里,隐藏于每位成功者的血液和精神里。”这是刘教授对教师的深刻理解和剖析。自1956年从河大中文系毕业留校执教至今,刘教授就没有离开过他喜爱的讲台。已年逾七旬的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仍然坚持给博士生上课。

讲台下的刘教授既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又细致入微地关怀体贴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被他的学生评为中文系最受欢迎的老师。早已毕业多年的解志熙对恩师一直念念不忘。“是恩师指导我走上学术之路”,解志熙特别感念刘教授在学术上对自己的指引和督促:“最难忘的是当我即将硕士毕业的时候,并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可有一天刘老师却告诉我,他已把考博的推荐信寄到北大去了,看我还在犹豫,他便鼓励我说,‘你还年轻,来日方长,千万不要以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水平为准,要向全国最好的水平看齐,到北京去读读书、见见世面吧。’所以我是被刘老师‘逼迫’着去读博士学位的。像刘老师这样督促学生超越自己的老师,其胸襟和气度的阔大真是难能可贵,没有他的鼓励和督促,我不会有后来的发展。真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悠悠五十载     拳拳母校情

“母校永远是放飞又放回的同学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童年是人类不可摧毁的向往,重返母校找回童心,就能找回神情悠远的回忆,在集体记忆的强大磁场里迸射出活力,擦出生命的火花。”这是刘教授在河大中文系1991级毕业10周年聚会上的发言。

在刘增杰教授眼里,母校河南大学完全可以说是他五十多年来全部生活最重要的起点,他在这里接受高等教育,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文学史研究。从1952年考上河大然后留校任教至今,他的大半辈子的生活都在母校,他见证了母校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如果说文学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那么河大就是另一部分。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河南大学,献给了他挚爱的事业。

当谈到河大成为省部共建高校时,这位老人有些激动,“这一天让我们等得太久了,应该早一天到来,河大有这个资格和实力”,然后就给我们讲起了河大厚重的历史。他言语中那份深深的河大情结不时地感动着我们。

“河大学生其实并不别人差,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河大底蕴深厚,学风淳朴。”他谆谆告诫我们,“但是现在的学生有些浮躁,你们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趁在河大多读几本好书,多做读书笔记,多思考,一旦离开了学校就没心情读书了。”“生命中没有挫折,没有孤独,没有追求,人生就一无所有。”刘教授朴实的话语中体现着一个文人学者的宽厚、包容和睿智,不难让人感悟到其中站立着一位学问与人生兼容并包的智者身姿。

“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冯友兰先生的这句话,说得大概就是像刘增杰教授这样传播人类智慧“真火”的人吧。

采写  刘  阳

编辑  李文渊  施瑞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