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1962) ,原名嗣糜,行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被后人尊称了“国学大师”。
他于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9月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曾任《留美学生年报》编辑、总编。1914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攻读博士学位。胡适于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与《新青年》编辑。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在这里,笔者希望从胡适在期刊报纸编辑工作经历和其关于新闻自由的主张,来探究中国的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关于新闻自由的概念的简述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新闻自由源起于欧美等国对于出版自由的争取,随着社会演进,新闻自由理论基础从传统到新颖,新闻与出版的自由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完整的权利体系。
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从近代政治经济学和新闻学中衍生出来的。西方主流的新闻学学术界认为新闻自由的传统理论基础包括天赋人权理论、观点市场理论及民主促进理论,较新的新闻自由理论基础则为第四权理论。根据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三人合著的1《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新闻自由的理念是伴随着自由主义的报刊理论产生而产生的。
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产生和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的报刊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本质上体现着自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其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的英国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
1694年之前,英格兰的都铎王朝一直施行严格的出版物许可制度。一切出版物都必须拥有政府颁发的许可才可以顺利出版。这一制度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30年设立的,声称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抑制“诽谤、恶意、宗派、异端”。在此前50年的英国内中,约翰·弥尔顿在他的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里激烈的反对并嘲讽政府对出版物进行审查的许可制度。他写到:“一方面,欠债者和渎职者可以悠哉游哉的逍遥法外,另一方面,无伤大雅书籍则不得不被人在标题中加入一个虎视眈眈的狱吏。”尽管弥尔顿的言论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多么显著的作用,不久之后他的《论出版自由》却被当作新闻自由诞生路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经过以弥尔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长期的努力和奋斗,新闻自由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得以实现。新闻媒体被誉为“第四权”,其他三权分别是国王、议会和教会。从此,新闻媒体在西方国家民主化的进程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自由论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①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为国家归根到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而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权利”。②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拥有判断正误的能力。③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自由论坚决反对对新闻活动实施的任何形式的限制,倡导让新闻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不受任何干预,畅所欲言,自由行事,为社会新闻受众提供尽可能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从而使他们能够得出尽可能真切的结论。
三、胡适先生的新闻出版活动的简述
胡适先生尽管并非专业的新闻学学者,也没有这封面的学术专著。但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的新闻出版活动和主张就包含了他在此方面的和个人主张。
1919年,他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920年8月,他联合多人在《晨报》上发表《争言论自由》,公开谴责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要求废止这个限制国民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的无耻条例,切实遵守《人身保护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1921-1922年,他参与创办《努力周报》,希望报纸不要被任何政治派别和政治学说“牵着鼻子走”,独立和自由的报刊应当像“健全的个人主义者”一样,专注于“社会上活的问题、真的问题,应该大家来讨论,变为有力的主张,这个对于社会才算有贡献”。他于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25年致函陈独秀谈“容忍异己的意见和信仰”。
五四时期,胡适曾写过一篇名为《不老》的短论,谈到自己所期待的文明社会,应极力提倡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布下新思想的种子,养成一种自由的空气,养成一种欢迎新思想的习惯,而使新知识能源源不断地来。
他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说:“尼采说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这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 随着时代的进步,需要新思想,需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这也可以说是他的新闻思想的精神内核。而实现这理念的前提就是对新闻自由的追求和实现。新思想的到来和重新评估一切价值,都要建立在大众能够享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基础之上。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这些都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部分。
四、关于研究胡适的新闻自由方面的理念的分析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内涵: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 。而个人主义主要表现: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胡适说:“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要有独立个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争取你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新闻自由作为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应有之义。如果说鲁迅的精神是药,那么胡适的思想就是饭。之所以说这些,是针对中国现在的新闻自由的现状而言。
中国是一个缺乏新闻自由的国家。虽然现在比过去好了些,但是横向比较,我们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新闻自由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他是一个民主和文明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闻自由更多的涉及政治权利和政治体制。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新闻自由都是一个衡量的标杆。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胡适没有在新闻学方面进行理论的研究。不可不说是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的缺憾。之后,由于政治原因,胡适和他的理论遭到批判。但终究无法否定胡适思想的价值。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走过一条充满曲折的道路。
胡适希望我国国民都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针对我国国民的劣根性而言。探究我国的新闻自由为何程度不高,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有这么一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够彰显。这些西方宝贵的思想财富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捍卫新闻自由,提高中国新闻自由度,还需要很多的实际工作要做。谨守胡适先生的教训,“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但这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工作,就是在中国提倡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当然这也是在思想多元化的前提之下。
一个新闻事业高度繁荣和高度新闻自由的国家,不是由一群顺从被限制新闻自由的现状的大众和限制大众新闻自由的政府和社会组织构成的,而是由一群充满独立人格和热爱自由、思想健全的公民和尊重与捍卫新闻自由的政府和社会组织构成的。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文明和民主的社会。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书目]
弗雷德•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韦尔伯•施拉姆(1957年). 《报刊的四种理论》
保罗·斯塔尔 (2004年). 《媒体的诞生:现代传播的政治起源》. New York: Basic Books.
ISBN 0-465-08193-2.
杨柳群(2007年).《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1-12603-5.
亚当·斯密 .《国富论 》
卡尔·波普尔.《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
胡适杂忆(增订本),唐德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ISBN 7-5617-1799-7,第40页
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胡适.《胡适论学近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