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星期六

“给力”真的能“给力”吗?

 作者:“给力”真的能“给力”吗?

[摘要]:网络新词“给力”因传统媒体使用飙升为近期热词。经考证,我们认为 “给力”在一定语境中存在网络新义项。但其语义、语用功能能否被人们约定俗成,还有待接受历史的检验。

[关键词]:给力  媒体新词  语言生活

 

2010年广州亚运会即将开幕之际,网络热词“给力”也伴随着喜迎盛会的钟声登上11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其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网友感到有些“意外”。作为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党政机关报纸,能够使用新潮、流行的网络语言“给力”,让许多网友大呼“标题给力”,同时也让部分远离网络媒体之外的人颇为费解。接下来全国不少媒体不约而同都给力地用了“给力”(《北方新报》2010-11-16)。现摘录20101112部分报纸标题如下:

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

CPI25月新高 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

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

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 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

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

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 引乘客不满(《生活新报》)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

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济南时报》)

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江苏法制报》)

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南京晨报》

还有最近跟亚运会有关的标题:

首金武术项目给亚运很“给力”(《中国青年报》20101112日)

“微笑姐”红了,志愿服务仍需多“给力”(《新华每日电讯》20101115日);

“首金武术项目不仅给亚运很‘给力’,也给中国很‘给力’,更给世界很‘给力’”(《中国青年报》2010-11-12。“给力”一词在亚运媒体上也“火”了起来。“给力”不仅仅见诸知名报纸,已经风靡于整个互联网。经“百度”和“谷歌”引擎搜索,出现“给力”条目数字惊人。难道“给力”真的能“给力”吗?

不管“给力”能否“牛”起来,能否成为2010年度网络最热词,我们不妨小考“给力”一下。“给力”一词从现代汉语的构词看,应该是一个动宾式结构。其本义是“给予人们力量”。我们查阅各大中型词典,都未收录该词,但在传统的语言词库里,还是有现成的、规范的词汇可以表达类似“给力”的意思,一些语言学专业人士也这样认为。正因为“给力”在辞书中未收,又是在网络媒体迅速流行开来,我们可以暂且界定为网络新词,是缩略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使用上。缩写、俗称、谐称、美称等都是明显的特点[1]。“给力”一词尽管是“给予人们力量”的缩略,但也具有丰富的网络新词义项。从其源流上考证,该词最初来源于日本《搞笑漫画日和》的中文配音:“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最早使用“给力”一词的是“给力网”(又名雷人给力网)网站;广泛使用是在南非世界杯期间,由于给力网的网友使用“给力”一词正好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看球赛的情绪,也是给力网民说的最多的一个词,“给力”一词于是开始成为热门词语;自世界杯以来,“给力、不给力”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网民的口头禅。不仅在网络媒体上疯狂飙升,在现实生活中也成为年轻人使用的高频词。尤其是在党报上出现之后,更是狂热不止。考其网络词汇意义主要有: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给面子;也可以理解为很牛,很来劲,很酷;或者表示“加油”、“加把劲”等等。寻其语法功能多作形容词,偶有作动词。探其语用功能主要用在网络媒体的标题中,以吸引眼球,简洁生动,标新立异,追求创新。究其语言变体,一说来自东北方言“够劲”;一说来自闽南话“够力”。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的崔健教授则认为给力一词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语言体系中都没有背景,应该只是单纯的网络流行词(《法制晚报》2010-11-11。我们查阅了有关方言大词典,都未能找到“给力”的方言说法。

其实,网络新词可以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带来许多新的好的成分,发展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作为像《人民日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然而,任何一个网络新词的出现,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消退的必然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和外在规律。陈原先生认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2]。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言永远存在于应用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新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所接受,那么它就会给汉语词汇系统补充新的“元素”,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必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果有的新词仅仅只有修辞语体作用,而无语义、语用功能,只是使用者出于好奇、求异等各种心理因素影响而使用,即使再热的新词,也有变冷的时候,终将接受人民的挑选,能否约定俗成,还要等待历史的检验。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像“神马”“浮云”等这些网络词语已经热度大减,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专家预测部分网络热词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因此,网络热词如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交际需要,也必将成为“过眼烟云”。

那么,“给力”作为网络新词之一,尽管目前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但能否“给力”起来,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42.

[2]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9: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