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6日星期三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作者:刘晓晴,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的作用。为探索农村教育发展道路,针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破解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在农村学校中开展了一次调研,现把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选取农村家庭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一个地方教育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交通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七八十年代,能培养出一个高中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九十年代大学生在乡村还算很少见,到了现在,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从这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也得到长足发展。大部分被调查的农户表现出对于教育的渴望,是很多人无法理解和企及的。

围绕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我走访的农村干部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但是教育方面也是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社会环境问题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1、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2、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3、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二:学校和老师现状问题

1、学校规模及办学基本条件

农村小学办学经费普遍紧张,公用经费紧张已成为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困难。从学校规模看,农村学校偏远,占地面积小,办学规模过小。

按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和经验,中小学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最为科学。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小班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着眼现有规模,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是农村小学今后的发展出路。

2、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是以规划的方式,而是以行动的方式来展开。学校校园、教室有师生动手营造文化氛围的内容,但既不够丰富,也不能经常创新和更换。

3、教师队伍结构状况

学校中专任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大多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0岁。教师学历普遍达标,但学历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学力)并未完全成正比。

从学科教师配备来看,英语、社会、自然,音乐、美术教师基本为语文、数学教师兼任,短期内这些教师如果不能接受系统培训,基本无法胜任兼职学科教学。

4、课堂教学现状

主要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大多数教师能胜任课堂教学任务,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因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出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英语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基本都不能胜任教学,为问题最多的学科。整体来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水平急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知识结构老化,不适应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教学方式落后,满堂灌、随意性、演讲式的教学比比皆是;三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只以教材、教辅资料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四是课堂过于程式化而缺乏灵活。部分学科随意性太强,没有经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如体育课存在“先让学生跑几圈,然后发皮球耍一阵”的现状;音乐课存在“老师弹弹琴,学生唱唱歌”的现状;美术课存在“照猫画虎”的现象。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制定一系列不符合学生健全发展的规则,使得学生死学习,忽视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开发,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学方法的创新得不到实践和推广。有一位学者说:“10多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学生人数外,没有任何变化。”

再次是辍学率还比较高。据统计,全镇的初中辍学率是初一平均辍学率低于5%,初二略高于5%,初三则高达10%。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由于成绩欠佳,学不进去,就逃学,辍学。

三:学生素质问题

1、“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我们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较高,有的中小学达40%~50%。这些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需自己照顾自己。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较为封闭自私、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80﹪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10﹪达到冷漠程度。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留守孩子群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偏颇得不到及时矫正,于是一部份留守孩子滋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一些正常的行为举止发生了扭曲,诸如酗酒、抽烟、早恋、泡网吧等。

2、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现象现状调查

调查的学校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为数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②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③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④神经质倾向。主要表现为易紧张、好激动、敏感多疑、容易沮丧。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稍好的家庭大都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占到本地当年招生总数的20%–45%。可见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由此易产生自卑感和颓废感。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通过反思,找到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经过总结和创新实践,我想这些问题定会得到妥当的解决。

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