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差异与创新——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与紫金矿业污染事 件相关报道为例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显现,环境安全事件与环境保护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媒体的热点话题。2010年7月,我国连接发生了两起重大环境安全事件,引起了各电视台的广泛追踪报道。鉴于这类环境安全事件具有对民生影响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电视媒体对其的报道既有即时更新的消息资讯类新闻,也有各种类型的深度报道。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凤凰卫视、以及东方卫视针对这两起事件的深度新闻报道,从节目形态、角色设置、内容和角度的的选取、视听符号运用等几个角度展开分析,比较节目的差异与创新之处,目的在于探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传播手段的优劣,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重大突发环境安全事引发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竞争

2010年7月12日,福建省上航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告上杭县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大量未经处理的含铜废水流入汀江,造成汀江流域局部污染。此时具渗漏事故发生已经有9天之久,并且已经对汀江下游的渔业造成了重大影响。紧接着7月16日晚,大连市大连湾附近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起了大火和原油泄漏,火势蔓延迅速,救火难度大,同时原油不断泄露入大连港,形势危急。

由于环保问题近年来的逐步升温,两起突发的重大环境安全事件都立即引发了民众及媒体的热切关注和长期追逐,电视媒体由于画面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针对两起事件的新闻即时报道在受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这样重大的环境安全事故的事实认定复杂,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并且现实意义重大。所以在事件发生一周以后的时间里,各电视台,尤其是几个影响力大的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相关的深度新闻报道,对事件进行梳理及分析。

纵观这些电视深度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它们在节目形态上各有特点;主持人、记者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选取的报道角度不尽相同;对电视视听传播符号的运用也匠心独运。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对选取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电视深度新闻报道进行进一步剖析。这四个节目包括央视的《抢险大连湾》、《紫金,是谁的金子》,凤凰卫视的《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和东方卫视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多经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近日围广,持续事件

2、相关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差异与创新

2.1 节目形态     

由于电视节目和新闻节目都不断推陈出新,学界对电视节目的界定常常众说纷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同样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总体上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从某一件或数件新闻事件展开,从多维度挖掘事实,揭示事件的深层次因果关系;第二,节目时间较长;第三,表现形式丰富。本文中所选择的四个节目均具有以上特征。

如果跟着各家电视台推出的节目去定义,容易陷入被动。学者谭天把所有的电视节目归纳为了六大基本节目形态:纪录片、谈话节目、现场直播、电视剧、真人秀、动画,并且将其作为理论模型,“所有节目样式都由这六大基本形态组合、融合或变异而成。”[①]依据这个理论模型,所谓的电视深度新闻报道是以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为题材,以纪录片的形式为主的一种报道方式。以此界定为基础,《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都被归类为纪录片,《抢险大连湾》是纪录片与动画的结合;而《紫金,是谁的金子》则是谈话节目及记录片的融合变形。

《抢险大连湾》是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周刊栏目制作的一期特别节目,时长约15分钟。节目总体主要采取了纪录片的形态,展现了事故发生后消防人员奋不顾身排除险情的过程。在节目中用动画形态重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展示了事故发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此处采取动画形式既形象清晰的展示了事故发生的过程,又弥补了没有发生时刻画面的缺陷,丰富了表现形式。在节目中采用了许多现场的画面以及抢险当时记者的现场直播画面,使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抢险的危急。

《紫金,是谁的金子》是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的一期特别节目,时长约21分钟。该栏目的定位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具体到这一期节目,采用了学者谭天所说的组合法的创造技法,展示出专题类新闻节目和言论类新闻节目的双重特征。节目中通过记者的走访调查,揭示了很多新的事实和深层次的问题,包括上杭县政府公务人员违规在紫金矿业公司任职等,节目中伴随着记者的调查取证,穿插主持人与评论员的直播互动评论。这样述评型的深度报道既展示了事实,也提供了观点,同时两者的分界明显,让受众易于辨别,容易接受。

《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是凤凰卫视记者再报告栏目下的一期节目,属于纪录片形态。节目中大量展示了对当事人的采访,主要用当事人事后接受采访的口述,配合现场和事后的影像资料来还原事件的经过。《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是东方卫视深度105栏目下的关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也属于纪录片式的新闻节目,表现形式丰富,包括主持人的讲述,记者的跟踪式采访,新闻背景的展示,专业法律、财经人士的点评等等。

2.2 角色设置

这里的角色设置指的是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主持人、记者、评论员、和其他参与报道的新闻专业人员在节目整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

在凤凰卫视记者再报告的《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中,由记者为主体串联起节目整体。记者在爆炸发生的地点及附近相关地点出境,对节目的进程起牵引和串联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火灾现场出境报道的缺憾。节目的叙述由记者的主持、被采访者的讲述和画外音的完成。记者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在节目的开始就介绍了事件的主要情况。而在内容转化的时候,也以记者的出境叙述作为承接点。在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时,记者没有正面出境,只有画外音式的询问。

在央视新闻1+1《紫金,是谁的金子》当中,主持人与评论员是节目的显性主体,主持人担任了节目的开场介绍、引出问题的工作。而评论员则对事件表达观点,进行点评。记者是节目的隐形主体。记者在节目中对许多新闻专业人士进行了采访,包括其他报纸和电视媒体的记者,从采访中找寻线索,深度挖掘。记者揭露了紫金矿业成为了上杭县政府公务员的养老院,许多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在紫金矿业任职的情况,并且把相关人员名单也公示在节目中,让受众深切的感受到节目的责任感和正义感。记者走访调查的成果穿插在节目当中,展示了深层次的事实,引出了问题,为评论提供了论据。

在东方卫视深度105《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节目中,主持人和记者的角色突出。主持人在演播室中对节目起总体把握,起承转合,在节目的三个部分的衔接和报道内容重点的转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记者奔赴事故现场,采用出境的方式介绍了污水泄露地区的现场情况。另外记者选取了一位受到污染影响的养殖户进行跟踪采访,记录了他蒙受损失,获取赔偿和未来去向的全过程。

在央视新闻周刊《抢险大连湾》节目中,没有主持人、评论员,记者的角色也不突出,没有正面出境的报道和采访。节目大量运用了输油管爆炸当晚消防官兵救火现场的紧张画面,扣人心弦。节目的叙述由旁白、被采访者的讲述完成。于是节目中抢险现场的消防官兵和记者事后采访的当事人就成了节目被凸显出来,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2.3 内容与角度的选取

在本文分析的四则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抢险大连湾》与《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的报道事件相同,《紫金,是谁的金子》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的报道事件相同。但是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选取的报道重点和角度却不尽相同。

《抢险大连湾》节目,从题名就可以看出,该报道选择的报道重点是大连湾发生爆炸后,消防官兵奋不顾身抢险的过程。节目的叙事顺序基本是顺叙,随着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进行的,着重凸显了消防官兵在灭火时候的危急情形和排险过程。在节目的后段,选取了供水分队一名在救援行动中牺牲的消防人员,对他的生平和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同样报道该事件的《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中,对事件的报道角度则更加全面。30分钟的节目中主要包括了四个报道角度:首先是事故发生后的消防队员的抢险过程;其次是爆炸引发生态污染,影响当地民生;第三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对重视企业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呼吁。节目从爆炸事件出发,既考察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又挖掘了企业在石油输送安全上的责任,纵深探查,信息量丰富。

《紫金,是谁的金子》的报道角度少而精。由于该节目是言论类和专题类节目的混合形式,新闻深度报道部分选取了三个小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污染事件发生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对此的闪躲态度,第二个是紫金矿业与当地政府官员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个是紫金矿业的股价表现以及潜在赔偿责任的认定问题。这些问题都独立,但是又直指事件背后的深度问题要害。同样报道该事件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则以给当地渔业带来的严重损失为切入点,主要的报道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受影响渔民的角度出发,报道了紫金矿业污水泄露的事故责任认定和渔民收到的赔偿和未来的出路情况;另一部分从市场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暴露了紫金矿业污染状况频频却依然能够在A股市场,是市场监管的疏忽所致。

2.4 视听符号运用比较

在传统媒体之中,电视媒体是符号运用最为丰富的媒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相对于一般的消息新闻来说,节目时间更长,在符号的运用也更加复杂。有学者认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按它们呈现的物理性形式划分,主要有文字、声音和图像。”[②]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四个节目在视听符号的运用上也各有特点。

《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节目中,节目背景音乐运用丰富,颇有特点。伴随着报道内容的转换,背景音乐的风格不同。音乐很好的与报道的内容相互衬托,使受众能够快速的进入报道情境,感同身受。《紫金,是谁的金子》节目中,在表现紫金矿业在污水泄露事故中的责任时,在同一个画面中一边播放企业自己的《紫金矿业之歌》MV,另一边播放紫金矿业污染之后的画面,两个画面对比效果强烈,对紫金矿业的现状有讽刺效果。另外,在评论员点评时,也在同一画面中采用了两个不同的视频窗口。一个窗口可以看到评论员在发表点评,另一个窗口是与之相关的图像和画面,丰富了信息量。

《抢险大连湾》节目中,背景音乐的运用也十分突出,烘托了抢险的危急氛围。在播放对抢险消防官兵的采访画面的同时,也同时播放了火灾现场的画面,弥补了描述的画面感不足。在报道张良同志在抢险中牺牲的事迹时,节目采用了黑色的背景加上白色字体的介绍方式,画面切换缓慢,成功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气氛。《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也在播放官员进行事件报告的画面时,同时播放污染事故现场的画面。

3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的启示

经过对四个与重大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相关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剖析和比较,能够从中看出怎么样才是出色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接下来,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第一,善于组合节目模块,实现节目形态创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本身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定义。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抢险大连湾》节目结合了少量动画,《紫金,是谁的金子》节目中融合了谈话节目的形式。但是这四个节目都还是主要基于纪录片的形式。纪录片、谈话节目、现场直播、电视剧、真人秀、动画,这六大基本的节目形态当中,除了电视剧和真人秀形式外,其他的形式都能够用于反应事件本身,可以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得到灵活的应用。在创新节目形态的同时还要对节目模块有很好的设计和限定,形成节目特色,培养忠实受众。本文中分析的四个节目分别属于不同的栏目,所以也有一些特定的模块。比如《紫金,是谁的金子》属于新闻1+1栏目,节目环节相对固定,首先由主持人开场,然后有记者采访调查引出问题,,再由主持人与评论员展开评论。环节的设置对节目有了一定的限制,让受众能够熟悉节目,产生信赖感,但是也不缺乏灵活发挥的空间。

第二,角色定位清晰,培养名主持、名记者。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记者、主持人、评论员等角色往往兼而有之。但是大多数节目有角色不清晰,给人印象不深。 “中国的电视记者不但要唱主角,而且还要当名角。”[③]凤凰卫视的记者再报告栏目就是把记者定位为节目的主角,力图培养名角。所以在《惊天大爆炸: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全追踪》当中,记者成为了节目的主体,串联起整个节目的进程。这也与凤凰卫视一贯对名记者、名主持的培养力度相关。从节目的角度来看,清晰的角色定位会形成节目特色,增强受众的印象。从电视台的角度来看,名记者、名主持的培养能够成为电视台长期的竞争力来源。从新闻节目的角度来讲,名记者和名主持的产生能够更有效的传递新闻信息。

第三,扩宽思路,根据需要从同一主题中寻找不同的角度。像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这样的重大新闻事件往往会引起各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同一时期会出现针对同一主题的多个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如何选取报道内容和角度,在相同题材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拓宽思路,多维思考。陈蕾学者认为,“揭露被隐藏的真相”或“揭示新闻事实对公众的价值意义”是深度报道选题的前提条件。[④]真相的揭露是探求意义的基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需要从多角度探求意义,找出意义。比如《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追踪》节目中,通过对专业人士的采访,着重从财经监管的角度挖掘事件的意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视媒介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肩负着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的职责。”[⑤]央视的《抢险大连湾》节目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让受众从消防官兵英勇救火的角度去理解事件,虽然比起凤凰卫视的报道显得内容单一,但是体现了舆论引导的深度。

第四,善用电视视听元素符号。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由丰富的视听元素符号构成的。选题、立意、内容都要通过这些符号表现出来。所以视听符号的组合应用是受众对节目的第一感官,第一印象。谭天学者认为,“无论是视觉符号还是听觉符号,单一运用时效果都不好,只有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足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⑥]《紫金,是谁的金子》节目中,在表现紫金矿业在污水泄露事故中的责任时,同时播放企业污染前与污染之后的画面,再配合播放企业的《紫金矿业之歌》,达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讽刺了紫金矿业的现状,这就做到了综合利用视听符号,为节目的主题和内容服务。

5、结语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是新闻事实的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是新闻背后意义的展现。在现如今信息过剩的时代,它具有深刻而独到的传播效果。所以打造品牌式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做好深度报道,是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一环。从节目的策划上来说要善于组合节目模块,实现节目形态创新,从中着力培养名记者、名主持。从节目的制作上要善于寻找不同的视角和突破口,善用电视视听元素符号,突出主题。

 

参考文献

[1] 谭天,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 石长顺,电视新闻报道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3] 陈蕾,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的“深度”的锤炼,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①] 谭天,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13页

[②] 石长顺,电视新闻报道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第60页

[③]谭天,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9页

[④] 陈蕾,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的“深度”的锤炼,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⑤]陈蕾,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的“深度”的锤炼,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⑥]谭天,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25页至第126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