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从“维基解密”看美国的新闻自由和国家安全

作者:张建中

摘要:“维基解密”网站从2010年4份开始不断揭露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的一些秘密文件,从而成为全球瞩目的新闻网站。美国政府指责该网站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本文试图从美国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分析“维基解密”网站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维基解密  新闻自由 国家安全  美国

2010年的全球网络媒体中,“维基解密”是最受关注的一个。从2010年4月份到现在,这个网站一直持续地吸引着全球各大媒体的注意力。在4月份 “维基解密”由于播放美军2007年在巴格达滥杀平民的片段而名声大噪,紧接着7月份“维基解密”网站通过英国《卫报》、 德国《明镜》和美国《纽约时报》公布了9.2万份美军有关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机密文件,自此“维基解密”及其发言人阿桑奇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10月23日,“维基解密”再次公布美军在伊战期间的大约4万份机密材料。“维基解密”是一个创办于2006年非政府网络组织,该网站宣称“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各国政府皆可从本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监督中受益。”① 本文从美国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分析 “维基解密”网站的基本特征。

一、一个激进的网络媒体

从“维基解密”网站的定位和目标来看,它把自己当做一个全球的“看门狗”媒体。美国学者班耐特认为 “看门狗记者”就是:(1)由新闻媒体独立地检视政府、商业机构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的行为,(2)其目的是为了记录、质疑以及调查这些机构的行为活动,(3)并最终为公民以及政府官员及时提供公众所关心问题的信息。“维基解密”自创办以来就一直履行着“看门狗记者“的角色,只不过它揭露的对象是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行为,其揭秘范围波及全世界:在2007年肯尼亚大选前,该网站曝光该国政府高层的腐败证据;2008年,该网站发布了瑞士银行机密文件,同一年还发布了基督教科学会的内部教义手册,揭露了部分基督教科学会骗人敛财的内幕;2009年,该网站还公布了1000余封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的邮件,揭露气候学家擅自更改气候数据以证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②

从其解密的方式和内容来看该网站是一个激进的网络媒体。研究激进媒体的美国学者唐宁指出激进媒介就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些小规模媒体,对于霸权政策、主导团体的观点而言,它们表达的是一种另类的视角。”在麦奎尔等五位学者的最新著作《媒介的规范理论:民主社会中的记者》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在民主社会中的四种规范性角色,即:监视的角色、 促进的角色、激进的角色、合作的角色。媒体的监视角色主要指媒体收集、处理和传播当下各种事件的信息,并对事件未来的发展提出预告。媒体的促进角色主要指记者审慎的实践活动是提升公众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这意味着通过讨论和参与的方式让公众广泛参与媒体,同时促进大众公民权的实现。媒介的合作角色就是媒体和政府合作,尤其是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受到威胁时,媒体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一般倾向于何政府合作,如9/11之后的美国媒体。

激进媒体理论起源于媒介体制之外的社会和政治的目的,它专注于揭露社会权力的滥用,其目的是让社会公众注意到各种恶行、不平等以及潜在的变革。媒介的激进角色有别于媒介监视角色中偶尔对社会的批评,它寻求的是对社会根本性的变革。从激进媒体理论来看,“维基解密”是一个典型的激进网络媒体,首先,“维基解密”的创办者认为传统媒体已经成为政府的传声筒,不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其次,通过一些社会激进分子透漏消息,进行新闻揭秘;再次,“维基解密”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一个为公众服务的网站,并没有盈利的目的。

二、“维基解密”引发的国家安全讨论

随着“维基解密”不断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机密文件的曝光,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指出,“维基解密”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尽管“维基解密”备受官方指责,但它还是赢得了许多赞许,一些学者援引 “五角大楼文件案”来支持“维基解密”,当年由《纽约时报》为首的一些媒体报道艾斯伯格泄密的越战机密文件,在美国引发了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广泛讨论,最终媒体在与美国政府的对抗中获得了胜利。正如一些学者所指,现在如果要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来支持“维基解密”,首先就要确定“维基解密”的媒体地位, 在上文我们已经指出“维基解密”是一个激进的网络媒体,的确“维基解密”就像传统媒体那样传达了事关公众利益的信息,并且揭发了政府的一些失职行为,履行了媒体“看门狗”的职能,但是“维基解密”有一个比较弱的环节是它的“编辑判断”职能。美国新闻法学者贝萨森指出媒体的主要特征就是其“编辑判断”的运用,“编辑判断”由三个部分组成:1、自由独立地判断其公布的内容;2、对于受众而言这种判断是非个人化的判断;3、通过理性的努力来发布公共事务消息。从“维基解密”发布消息的过程来看,主要是由阿桑奇背后那个看不见的团队来运作,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编辑判断”表现的非常弱。毫无疑问,“维基解密”通过自己勇敢的报道展示自己作为公民记者以及全球“看门狗”的力量,但是“维基解密”要想获得像《纽约时报》那样的媒体地位,它就得运用更加组织化的编辑判断来证实那些匿名传递的错误信息,否则在报道一些事关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时,就很难摆脱官方对它“不负责任”的指责。

“维基解密”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在网络时代美国政府处于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窘迫。正如学者林达所指在安全与自由之间,美国始终处于一个两难的境遇。他指出对美国新闻自由形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国家利益,真正能够让新闻自由让步的也是国家利益。③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就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日益收缩,在9/11事件之后的第六周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爱国者法案》。这个法案给予安全部门和法律部门许多新权力去调查和监视美国公民,比如该法案缩减了联邦调查局获得搜查令的过程,因为联邦调查局只有获得搜查令后才可以去窃听电话和调看上网记录,过去一项法院命令只适用于调看一条记录,现在一项法院命令可以调看所有记录。④

从“维基解密”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政府对“维基解密”损害国家安全的指责好像对该网站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压力,反倒是几个人权组织的批评给它造成了压力。以大赦国际为首的五个国际人权组织在给“维基解密”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指出,该网站应该注意保护那些为美军提供帮助的阿富汗人的安危,塔利班的发言人也指出他们正在通过解密资料搜寻那些帮助美军的阿富汗人,并准备严惩这些人。事后“维基解密”收回了已经贴出的一些资料并重新编辑。在“五角大楼文件案”中,美国宪法法院就确立了一个新闻报道危及国家安全的标准,即政府必须证明,发表这样的新闻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地、立即地”造成这样的灾难,也就是使已经在海上的船只遭遇灭顶之灾,否则,就没有理由发出禁令,即使是临时的禁制令。⑤如果大赦国际等几个人权组织所提供的情况变成现实,那么“维基解密”就无法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来为其辩解,因为该法令的原则是“公开不伤害”,也就是说新闻信息可以公开,但是不能立刻造成人员的伤亡或伤害。

此外,从“维基解密”曝光的所有机密文件来看,绝大部分文件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因此就有学者指出是不是美国在战争中的一些文件被过度保密了,也有一些军队指挥官指出自从战争开始以来,美军的保密文件就成倍增加,但是过度保密就等于什么也不保密。⑥总的来讲,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可以轻易地超越国界,为全球的网民所接收,这也对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美国始终是要在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像美国的第二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所言“最终的安全是在新闻自由之中”, ⑦因为只有信息共公开了,政府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样才能杜绝政府对人民的欺瞒,只有人民获得充分的信息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才能去思考,这样公民参与才不至于成为一句废话,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可能发生的错误决策会被尽早纠正,这样的国家,它的安全才是有保证的。

 

注释:

①②张哲、张丹彤,《维基解密:负责泄露一切》,《南方周末》,2010-08-11,http://www.infzm.com/content/48846)。

③⑦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第108、96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2版

④[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第374页,任孟山译,华夏出版社2010版

⑤⑥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第373、372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