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星期三

现阶段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困惑与出路

作者:王海玉

摘要:文章针对现阶段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困惑,指出相亲类电视节目需要从提高媒体公信力和公益性、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和绿色收视率的提升等方面不断改进,

关键词:电视;相亲类节目;发展策略

一、现阶段电视节目的规约

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迅速累积,社会利益群体也日益多元化,人们日益关注节能、环保、协调等社会问题。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我党执政的长期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电视传媒发出明确的信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宣传和谐的舆论导向,提供倡导和谐的电视节目,打造为实现和谐发展服务的电视内容,搭建为和谐社会构建助力的宣传平台和宣传机构。电视传媒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活动和大众的思想意识。媒体可以通过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反映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和观点意见,平衡群众的心态,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体会到和谐、稳定的好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媒体要以和谐思想理念为指导,增强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团结局面的维护者,为受众提供高品质的视听产品,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尽责。

二、现阶段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困惑

2000年5月,国内第一档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在广东电视台开播。随后,《走进香格里拉》、《完美假期》、《快乐男声》等节目纷纷亮相。真人秀节目的流行,更多的是源于观众对那些成熟策划的电视剧的厌倦,更愿意回归真实和原生态,真人秀节目也因此凭借其平民身份和嘉宾的临场表现逐渐在受众中建立了自己的地位。

相亲类节目算是真人秀节目的新宠,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上海卫视的《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等,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受到极高的社会关注。

然而节目中嘉宾刻薄偏激的言论,拜金炫富的心态,扭曲的爱情观和社会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左,与和谐社会理念有很大出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谦和、包容、内敛形成很大反差,劣质、庸俗的节目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感,负面影响也成了制约相亲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节目真实性、高雅度、文化传承等要素的缺失。

1.《非诚勿扰》的不诚实

《非诚勿扰》女嘉宾个个优秀,马伊咪是校花,闫凤娇曾获瑞丽第七届封面女孩大赛季军,韦敏早已获得2009蜂鸟网模特大赛冠军的头衔,最具话题性的马诺也是平面模特,她们绝不是平民百姓,更不是要到电视台相亲才可以嫁出去的主,却通过电视来相亲,自然让人质疑。

尽管有的相亲节目打着“原生态”真人秀的旗号,但戏剧化的节目安排难免有暗箱操作之嫌,电视相亲节目已经变味成了“情景连续剧”。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都成了演员,他们和主持人共谋,按照剧本来演,使相亲这件原本充满真诚、善意和美好的事情,变了味道。

面对众多的质疑和指责,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江苏卫视进行改版,宣布走温情路线。改版后的节目中刻薄偏激、拜金炫富的言论,低俗、轻薄的作秀基本消失,对爱情的美好和曼妙,人与人之间的包容、谦和逐渐浮出水面。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前期的刻薄、炫富,或者后期的温情,都是节目组在安排,节目的嘉宾被安排,整个过程仍然是电视剧的运作模式,体现不了嘉宾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如此一来,真人秀节目给我们呈现的仍然是不真诚的《非诚勿扰》,这就与节目要体现嘉宾意愿、代表大众观点的宗旨相违背。

2.价值观错位

电视节目应该传播社会真善美,倡导和谐文化理念。而一些相亲类节目策划者却把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所谓的“女性意识”、嘉宾之间的谩骂、羞辱,一次次形成“视觉冲击”,传递给观众。

最出位的言论要数《非诚勿扰》中马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和刘云超说“我的特长是开跑车”、“你不是想坐宝马吗?那就跟我走啊。”还有一些浅薄的言语:“你家有钱吗?”“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屋子……”、 “喜欢飞驰和宝马”、“交过的七八个男友仅是零头”等。观众充分领略了这些80后青年严重扭曲的爱情观,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爱情观,以及节目刻意对媚金炫富心理进行张扬的情结,也让习惯了欣赏含蓄、内敛、古典等中和之美的中国电视观众大为咂舌。

如果说十年前的《玫瑰之约》等节目还带有中国传统相亲的害羞和内敛,还带有王子公主般的童话色彩,那么如今的相亲节目已经完全打破了这个“童话”,变得现实而残酷。男女嘉宾在节目中可以直截了当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收入状况。相亲节目名曰“相亲”,实则“相金”,拜金主义表面上是对金钱的崇拜,但崇拜的背后实际上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作祟。从人的发展来看,拜金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本性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对拜金主义和炫富享乐主义的过度张扬,将会给社会弱势群体带来沉重压力,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会让整个社会为价值观失衡付出巨大代价。

重视在全社会树立高尚的价值追求,抵毁和消除拜金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新闻媒体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我们的新闻媒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忘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能为了商业利益,传播扭曲的价值观,失去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3.文化冲突

十年前的《玫瑰之约》等婚恋节目克隆了台湾《非常男女》的节目模式,2010年的相亲节目浪潮多模仿西方,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是购买了英国相亲真人秀《带我走吧》(Take Me Out)的版权而推出的。境外节目进入中国老百姓的视野,为中国电视节目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但是,中国电视人在借鉴的过程中,忽略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问题,导致文化冲突凸显。

美国应该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但是节目形式和国内的相亲节目有很大的区别。该国的相亲类节目也存在着为了争夺收视率,炒作、造假的情况。《单身汉》和《单身女郎》在当地很受欢迎,节目中的嘉宾在外形、职业、收入等各方面都很突出,这些嘉宾经常出现在著名的时尚杂志上,不少人是各类真人秀节目的常客。他们参与节目的目的也并非为了寻找生活伴侣,为了在娱乐圈获得更多的关注。从观众的欣赏角度来看,它们都是娱乐节目,即使策划的痕迹很明显,也不用太太计较,因为这是一种开放式的节目方式,而不会因为节目里的托儿感到受到伤害。日本的相亲节目中也有不少托儿,在一个节目的30个嘉宾里,可能有28个是托儿。这些观众都很清楚,他们只是把节目当作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附带有一些相亲的诉求。

这些案例给我们的暗示是,在国外的相亲节目中,嘉宾造假是允许的,而且是被接受的。然而,回过头我们看看中国观众,他们对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是托儿的现象并不认可,因为大多数中国观众是带着对爱情的美好期待以及对嘉宾真诚的祝愿收看节目的。假如欢声笑语过后不过是一场骗局,显然不能令观众接受,而目前充斥于相亲节目中的奢华性感的外表与毒辣刻薄的内心,就更不能为讲求含蓄、适度而不张扬的中国文化所容忍。这些电视节目排斥中国电视文化所应该投射的意义与价值,淡化传统综艺节目的教育导向功能,对纯娱乐性极度推崇,在无深度的情节和场景中,在令人兴奋而晕眩的时空中,淡化了历史意识和现实生存的真实性联系,导致的媒体受众心理下降,媒体文化走向粗俗,受众审美下降。

这其中就是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自觉”的问题。中国节目要借鉴境外的节目内容,要具备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要对西方节目形态中承载的那些文化价值观念进行解析与重构,吸收团结、乐观、坚强、婉约等合乎中国文化价值要求的部分,而对那些博彩、强调个人价值、拜金主义、暴露隐私等与中国文化价值不兼容的元素,进行大胆的剥离。

三、现阶段相亲类电视节目发展策略

1.提高媒体公信力和公益性

电视媒体的经营和传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显示,电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来源于长期经营过程中为受众提供真实、可信、高尚的电视节目,使其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个人得到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正有力地推动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媒体的公信力成了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本着为社会负责,树立公信力的出发点,电视媒体应走出泛娱乐的狭隘圈子,担当起公益媒体的传播责任,树立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以提高电视品牌的公信力。

2.坚持人文化走向

电视节目的人文化走向,指的是电视节目对精神向度、文化品位、审美价值的一种追求取向。中国电视为了更好地扮演自己的文化角色,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融中,从中外文化的碰撞中,从时代文化的发展需求中,自觉地、理性地探求和确立自己的文化定位。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人文化走向主要体现在受众本位传播观的确立。受众本位与传播者本位不同,受众本位强调的是传播者在参与传播过程中根据受众的需要来确定传播的目的、步骤以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并以受众的反馈作为评价传播效果的标准。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理念中,受众是传播的核心。电视娱乐节目要不断强化对观众的服务意识,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满足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和谐文化要求相亲类电视节目体现出审美品格,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挖掘节目的深度和品位。电视节目制作人,更要全面认识电视的文化身份,创造电视对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自己的社会责任。

3.打造绿色收视率

绿色收视率的概念,是电视界针对近几年不少电视节目盲目跟风,造假、低俗,片面追求收视率的错误倾向而提出来的。所谓绿色收视率,是在重视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前提下,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坚持节目的思想性,从而确保主流媒体的大众影响力和舆论的核心引导力。片面追求收视率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误导了收视兴趣,扭曲了审美价值,叛离了道德底线,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绿色收视率应运而生。

对电视收视率的片面理解是导致节目低俗化的根源,摆脱庸俗和低俗的途径是加强自律,打造绿色收视率。而打造绿色收视率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机制,深入分析电视媒体的功能和地位,担负起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责任,社会教育、文化塑造和意识引导等方面的责任,以绿色收视率为目标,打造绿色品牌节目内容。目前,更有义务高举和谐社会塑造的大旗,为和谐文化呐喊助威,而相亲类节目也应该剔除不合节拍的鼓声,在节目公信力和公益性、人文化走向、绿色收视理念等方面多做文章,彰显媒体和电视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许祖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电视新闻的作用[J]. 新闻传播, 2009(09).

[2] 鲍春生.基于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3] 李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5).

[4] 许建俊.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电视新闻现状及前瞻[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01).

[5] 范怡春. 浅谈收视率与建设频道特色[J]. 新闻爱好者, 2005(0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