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星期六

难以逾越的跨文化传播鸿沟 ——以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为例

 

作者:吕萌 王晶晶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也逐步增多,尤其是以影视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交流,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以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这一类型影视剧作品为个例,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困扰。

拉里•A •萨默瓦将跨文化传播定义为: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1]。影视剧作品以其生动性、可看性,成为跨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做为其中一类即是:取材于境外知名电视剧剧本,经过一系列改编,重新拍摄的内地本土电视剧。显而易见,此类剧首先将跨文化的境外剧本进行解读、吸收,然后将剧本进行本土化改编后重新制作播出,投放本土电视剧市场。实质上,是将跨文化传播的影视媒介进行内化,并最终以本土的方式和面貌二次传播。

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做为一种电视剧模式,近年来在内地成为风潮。《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加油!优雅》等翻拍剧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后,纷纷跟拍续集。浙江卫视翻拍自韩剧《夏娃的诱惑》的电视剧《爱上女主播》已经播出。此外,很多日韩美剧的版权也被相继购买,翻拍已经提上日程,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火热局面。

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的数量多且呈现热播势头。湖南卫视《丑女无敌》第一季收视率在年轻观众中份额高达11.58%,累积到达率31.8%2]。《一起来看流星雨》和《爱上女主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与高收视率相对,受众不留情面的评价形成了鲜明对比,“雷人”、“山寨”的批评不绝于耳,“口水”、“板砖”横飞。

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做为内化的跨文化传播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交织,始终难以逾越跨文化传播的鸿沟。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叫座不叫好”,在文化层面上,受跨文化传播中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束缚;受众层面上,难以冲破受众的接受障碍;市场层面上,面临难以把握市场需求,无法获得长久效益的困境。

一、难以逾越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差异

1、境外剧本承载异域文化价值观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谱诺曾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尽管文化共享,但它仍然需要每一新生代通过社会交往的方式来学习,文化因世代相传,不断积累[3]。鲁凯克指出:价值观一套做出选择和解决冲突的习得的规则[4]。南达和沃姆斯认为:价值观是关于真善美的共识,它包含于文化模式当中,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来指导社会[5]。有一些价值观盛行于整个文化,被称做文化价值观[6]。对境外剧本不同程度的移植和改编也不能将其渗透于全剧的文化价值观做彻底的转化。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特德指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女性化。[7]如此比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观与我国的传统价值观相差甚远。中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因此坚守中庸的理念,更多注重集体主义和他人利益。而且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往往比较含蓄。而美国的价值观核心点为:个人主义、崇尚竞争和金钱至上。坚持每个人均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美国人的表达方式都较为直接。认为每个人拥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去取得成功。美国社会物质财富是对努力工作的奖赏或回报,是评判人生成功、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志。美国人对金钱的崇拜是一个基本价值观。做为文化载体的电视剧,往往融入很多本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比如:《丑女贝蒂》中在美女如云的时尚杂志社中,赤裸裸的竞争环境,办公室中开放复杂的男女关系,在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的文化背景中很容易接受。中国一向对男女关系问题持保守和传统的态度,受“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影响,情节如果安排发生在中国办公室中,观众显然无法接受。引入翻拍剧本较多的日本和韩国虽都属东亚文化圈,但社会制度和背景不同,文化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日本剧本《花样男子》中炫富的色彩就很浓重,描述了四大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与普通人的生活构成鲜明的对比,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漩涡。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总是生活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之中,并时时处处受到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制约和指引。因此这种跨文化的影视剧本在以本土身份的二次传播中,效果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文化折扣”,即“某些作品,根植于一种文化,因而在那种环境里具有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吸引力减弱了,因为观众发现很难认同其所论及的事物的风格、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 8]。

2、本土呈现击碎“文化幻想”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相比于内地翻拍剧,原版的境外剧恰恰与观众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社会背景虽具有诸多差异,但人类的情感等普适因素也体现其中,这种若即若离的距离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幻想的空间。幻想的快乐就在于它为幻想的主体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假设的东西,通过幻想他可以超越每日生活的局限,而去探讨其他更加值得期待的场景、身份和生活。幻想的魅力在于它能创造出想象中的世界,超越于现实世界中可能的或可接受的一切事物。“满足感的获得不是通过使幻想成为现实,而是通过幻想本身的活动[9]。”如今,内地翻拍境外剧以本土的身份将剧本进行呈现,与受众的空间距离拉近,但内容却很遥远。造成了受众以本国现实的视角去观看,一方面发现与现实状况不符,另一方面,展开幻想被近距离的现实击破,无法获得电视剧幻想的满足感。

3、“拿来主义”易入“文化混合”

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为了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往往赶档期制作,奉行“拿来主义”,制作脱离精品化路线,其中很多跨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细心的本土化转换,保留其中。造成一种不合理的文化混合。所谓“文化混合”指的是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文化的混合,将全球化文化制作成全球性杂烩———在这过程中对边缘与中心、全球性与本土性、独裁霸权与少数派、政治组织与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那种等级进行一种模糊、反稳定化或者颠覆[10]。文化混合虽然有利于影视作品的全球化传播。但倘若跨文化元素融合不当,会极大影响作品质量。对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来说,会造成作品感觉表里不一,不伦不类。

二、难以契合跨文化传播的接受心理

1、受众难以转换“境外”与“本土”情境

由于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剧本来源的境外化,受众很难灵活的调整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有研究学者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文化的根本差异。看原版境外剧时,受众会尽量用国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情节,换位思考用包容的心态去弥合文化差异,即传播参与者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体验”。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他人的感觉,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移情”也就是传播参与者暂时悬置自我的文化视界而通过他种文化的生活思维方式感知、认识、判断世界,体验他种文化的身份认同,然后再回到自我文化的情境中审视这一过程[11]。比如:在观看美剧《越狱》时,虽然整个故事的情节是脱离中国现实的,但受众会理智的“移情”,将其放在美国社会的情境下去理解,忽略地域差异,仅仅抓住其精神内核。但翻拍剧是以本土情境呈现,受众自然被带入中国情境,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如本土化程度不够保留过多异域文化情境,受众会发现是与现实相左的国外内核,难以找到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平衡点,无法完成电视剧的“移情”体验。

2、受众难以冲破“先入为主”

有学者研究将影视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分为以下几层:(1)品牌认知心理。(2)怀旧心理。(3)评判心理。(4)对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特殊的审美接受心理[12]。受众由于怀旧的心理,原创性缺失的翻拍剧在面临评价时就难以逾越受众“先入为主”的心理接受需求,原版是受众心目中的标准和典范,“第一印象效应”作用明显。第一印象也叫做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同他人初次接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13]。原本是心理学家对人与人相处的研究,现在也普遍运用于其他领域。而且基于受众对影视作品的评判心理,很容易陷入对原版和翻拍版的挂钩比较评判中。比如:提到林黛玉,大家就将陈晓旭的形象做为模板;提到《蓝色生死恋》中的崔恩熙,宋慧乔的一颦一笑就浮入眼帘。

因此,受众的矛盾心理使得主创人员们只能无奈的选择在坚守与创新之间做权衡和博弈,艰难的取一个相对平衡的点立足。固守原版会面临“抄袭”、“山寨”的批评;选择创新又会面临情节、内容、人物等原版故事架构的束缚。改编元素过多或者不合理会被视为对原著经典的亵渎,打破了受众对原版保留的美好回忆。所以,主创们一方面借用原剧本树立权威,将其经典化。另一方面又标榜创新,为翻拍可能性进行去经典化。[14]。翻拍剧无法与原版站在同一起点上来接受受众的公平评价。

三、难以真正把握电视剧市场需求

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风潮日盛,是制作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选择的一种电视剧拍摄新路子,更有激进者评论其为市场催生下的畸形模式。片面的迎合,粗糙的“拿来主义”,对经济效益的过于重视,反而欠缺了对艺术和社会效益追求。选择市场号召力较强的境外剧本进行翻拍,并不是抓准了市场,反而会丧失对受众需求和电视剧市场调查的动力,从深层次上显示了我国影视原创性的虚弱。笔者认为,大众真正需要的电视剧应源于中国现实生活并富于时代特色元素,不失时机的彰显本土文化元素。比如:赵宝刚推出的《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等代表作品就将受众定位为80年代的年轻人。服装休闲个性,情节设计彰显个性,人物对白上俏皮、后现代,是80后生活的真实写照,受众大呼“真实”。 2008年热播的《士兵突击》和《闯关东》就彰显了中国人现在需要的精神元素。“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敢闯敢干”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儒家传统、诗词曲赋、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15]等等。翻拍剧往往徒有包装和宣传而不见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彰显,倍感空洞和脆弱。不管是翻拍的境外电视剧还是原版的中国电视剧都有待于将原剧中境外的文化因素转变为本国的民族文化元素,推广出去,成为中国的名片。这些真实源于中国社会现实、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视剧才是受众所喜闻乐见的。

结束语: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热潮究其深层还是无法跨越跨文化传播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受众的跨文化接受心理也是无法回避的阻碍因素。翻拍剧本身就暗示了原创性的缺乏。翻拍境外电视剧这条道路能走多远?迎合市场的同时,严格把握文化产品的质量,真正贴近现实生活才是长久之计。中国内地电视剧如何增强自主创新,真正起到文化推广平台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寻!

作者单位:吕萌 教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王晶晶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1]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47

2]邵芷兰.《丑女无敌》翻拍剧的创新探索[J.视听纵横,2008.(6)

3[]戴维•波谱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M.Rokeach,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New York:Free Press,1973),161

5S.Nanda&R.L.Warms,Cultural Anthropology,6th ed.(Belmont,CA:Wadsworth,1998),49

6]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65

7]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73

8]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3)

9]刘启升.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读美国影视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6)

10]江·比斯特著,胡静译:《作为混合的全球化》,转引自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及跨国想象》,上海:三联书店,2008:P352

11]王金礼. 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逻辑[J.新闻爱好者,2010.(8)

12]唐冰南. 影视“翻拍”热的受众心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07.(11)

13]师曙光.“第一印象”浅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5.(9)

14]李琳琳.翻拍怪相连连看——解读电视剧翻拍热潮[J.新闻爱好者,2009.(11)

15]王伟国.电视剧策划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