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星期三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研究

 作者:付伊

摘要: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对媒体的健康运转产生负面影响。其违背了新闻言语行为的基本准则,尤其与伦理准则、第一时间准则、内容客观准则、受众需要准则等方面的要求偏离过远,文章通过描写其表现类型,认为其生成机制与主体的求衡心理、畸形心态等心理状态以及主体生存的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提出应引导娱乐新闻言语行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

一、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著名语言哲学家J.R.塞尔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从行为的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他认为:“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都必须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 “不存在不带语力特征的句子”。以AustinSearle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学家把语言研究从以句子本身的结构为重点转向句子表达的意义、意图和社会功能方面,从而突出了用语言做事或言语的社会功能。按照塞尔的“任何语言交际模式都必须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的观点,任何娱乐新闻语言的传播都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任何一个语言行为在表达一定意义的同时,都同时蕴涵着发话者一定的意图,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那么,娱乐新闻语言中的语言暴力行为,是如何“以言行事”?其产生的机制怎样?其行为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试图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对这一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的本质

首先,我们需弄清两个词语,何谓“娱乐”?何谓“暴力”?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和《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新现汉》)两部词典,对以上两个词的解释分别是:

 “娱乐”,《现汉》有两个意项:1使人快乐;消遣。2快乐有趣的活动。《新现汉》有一个意项:欢娱行乐,如歌咏、游览等。

从词典对“娱乐”一词的解释看出,所谓“娱乐”,是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快乐。“娱乐新闻”的内容理所当然也不应该违背“娱乐”一词的初衷。

对“暴力”一词的解释,《现汉》有两个意项: 1强制的力量;武力;2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新现汉》有两个意项:1给他人危害、摧残的枪击、流血等残暴行为;2特指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强制力量。

从词典对“暴力”的解释看出,所谓“暴力”,充满着血腥、残忍、武力。

单从词典释义来看,我们无法把“娱乐”和“暴力”联系在一起,一个代表着快乐,一个代表着悲伤,甚至死亡。而二者恰恰又出现在今天讨论的话题框架中,为什么?认知语言学认为,在人们进行表达的时候,并不只是在一个认知框架中进行,而是通过组合,把若干输入空间的信息压缩到一个新的话语结构中。 由此,就出现了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说法。那么,何谓“语言暴力”?所谓“语言暴力”,是指对他人产生某种支配力或影响力的言语,是诉诸语言的暴力行为,具有伤及他人情感、自尊、侮辱心灵的能量。那么,娱乐新闻语言中的暴力现象如何体现呢?

三、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表现特征及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生成机制

按照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任何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意图。由此,娱乐新闻语言暴力如何表现?为什么在娱乐新闻中会出现语言暴力现象?它在实施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一)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表现特征

任何一种言语行为都需借助一定的语言手段。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也不例外。其暴力效果的产生主要表现如下:

1.谎言类暴力                                                                                  

在娱乐新闻中,往往一个无根无据的“据×××报道(爆料)”,就可以把一个事实上并没有发生的事件描述为看似真实的事件,或者看起来就非真但仍当作真进行报道。此类事实数不胜数。如:“张国立重病息影”“陈坤五年前已为人父”等等,这种新闻的报道,对报道主体会造成一定的精神伤害,使受众也会产生对媒体的排斥感和不信任感。

2.武力类暴力

武力类暴力语言在体育新闻中出现最多,在娱乐新闻语言中,也频频出现。“谋杀”、“霸主”、“战场”等此类词语时时可见。“小宋佳以低腰式的露背装谋杀不少菲林”、“明星穿着向来式时尚流行的风向标,……争奇斗艳,树立自己时尚霸主地位的战场”等等,此类言语行为使得一场消遣娱乐的新闻多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

3.陌生化错位暴力

如今,拉丁化字母词在很多语言使用领域出现,如科技信息、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如:“ OK X 店黄金的确OK!”在娱乐新闻语言中,拉丁化、外文化亦是一道夺目的风景,诸如“GAME  OVER 了”、“BRUNCH( BREAKFAST+LUNCH)”之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高文化水平的受众来说,这些用法都不成问题;问题是,还有一些低文化水平的受众可能会产生理解障碍,不知所云。其言语行为其实产生了一种隐性暴力。按照英国约翰·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的观点,新闻语言中的此类现象剥夺了部分受众的知情权,部分受众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可能已无法解读文本。这种“错位”是对日常语言习惯的颠覆。

4.隐喻误用类暴力

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如隐喻等追求创新无可非议,但使厚重的历史文化趋于低俗化就不能不受非议。中国人民浴血八年的抗战抗日成了与日本队进行的一场比赛;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四大战役成了欧美某四大足球比赛;历史上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成了某戚姓教练带领的足球队;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竟成了英超的利物浦队。这种言语行为的暴力表现,肆无忌惮地肢解了语言所蕴含的所指。此类词的使用抢人耳目,强化语言符号对受众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体现了当前新闻中精英文化衰微、语言品味降格,文化的整体状况平庸低俗。

(二)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生成机制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语用意图,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的产生也不例外。

1.求衡心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一是死的本能,后者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当死的本能或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应该是人死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明星的身上有太多光鲜的东西为普通人所没有,他们的成功是受众已熟视无睹的现象。如果能够有一些明星生活中的不幸作为看点,应该能够满足一些人的“求衡”心理,从而提高自己新闻的卖点。所以某些娱乐新闻语言不惜通过破坏或侵犯报道主体,甚至破坏侵犯受众的正常的生活秩序。

2.价值理性的衰退

当人类进入消费时代后,在商业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每一种职业的从业者都开始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种产品,是产品就需要销售并被消费,体现在娱乐新闻产品中,能够体现好产品,或者能够表现出很好销售量的就是新闻的看点。为此,也给语言暴力言语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一种生产机制。作为娱乐新闻板块,过多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和煽情性,甚至新闻的媚俗低俗化,通过在语言使用上增加噱头,来实现产品的畅销并被消费。而这种对新闻产品追求的始源,正在于消费时代的人们的价值观渐渐被俗化,本真的情感或被搁置,或被隐藏的结果。这种价值观为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3.畸形心态的表现

娱乐新闻作为一种产品有其独特性,在体现其娱乐休闲的同时,也要体现出文化的崇高性和健康性,让受众带着健康的心理和审美的眼光去消费、去欣赏,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事实上,娱乐新闻语言言语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追求“语言快感”的暴力语言形式,对语言进行恶意肢解,不顾词语的意义和文化背景,明知该词不健康故意使用的行为,都凸显了当代社会人们的某种畸形心态。营造一种健全健康的娱乐生产氛围,创造一种良好的娱乐消费环境,是当前娱乐新闻发话人和受话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4.忽视受众的话语权滥用

胡范铸先生曾提出“新闻言语行为的说话者要有公众认可的专业身份,没有相应的话语权,就不是一个典型的新闻言语行为。”[1]但在娱乐新闻言语行为中,话语权大有滥用之嫌。凭借自己的专业身份,做着不专业的新闻工作。违反“内容客观准则、信息源准则、伦理准则”,顶着“无冕之王”的称号,大胆想象炮制新闻,其言语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无视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毫无意义。以自己心中想象的一种拟受众,灌输着自己心中的娱乐意识,忽略了受众对娱乐及媒体话语权的一种正常需求。

面对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的表现及产生机制,到底应该怎样来消释这种暴力的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呢?

四、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规范

著名语言哲学家J.R.塞尔提出“以言行事的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Z.文德勒提出“所谓以言行事的行为,就在于作出带有某种以言行事语力的表述……这些语力规定了那种表述打算派什么用场,即那种表述打算缠身什么样的效果(包括认知的、动机上的、社会的或法律的),从而应该在什么尺度(真、可行、适当等等)上对它们进行评价”。反观娱乐新闻中的这类语言暴力行为,无法在一个“真、可行或适当的”尺度上给受众一个合理的关于其行为效果的解释。胡范铸曾提出新闻言语行为的八条构成性规则,即:伦理准则、媒介开放准则、话语权准则、信息源准则、第一时间准则、易读性准则、受众需要准则、内容客观准则。娱乐新闻言语行为是新闻言语行为中的一个类概念,理应遵循新闻言语行为的八条构成性规则,但我们发现,娱乐新闻言语行为对这八条构成性准则特别是伦理准则、第一时间准则、内容客观准则、受众需要准则等方面的要求偏离得太远。在娱乐新闻中,不核实,不求证,道听途说,传闻真做,一个传闻,一个笑话,就可能成为一个新闻事件等现象已不是个案。如:白岩松“被自杀”等,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视他所代表的话语集团的利益。

在娱乐新闻语言中,主观化语言表现强烈。新闻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真相,通过新闻媒体满足和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而不是主导。借用福柯的说法,语言的天真无邪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作为权力的手段。新闻媒体只有客观报道、客观评论的权利,而没有根据一己之倾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权利,更没有实施语言暴力的权力。作为实施新闻话语权的主体来讲,应维护好自己的话语权身份。

娱乐新闻暴力语言以不同形态从意识或潜意识上给受众的辨别方向贴上指引的标签,使受众的价值观或左或右的摇摆,从而也破坏了破坏媒体和受众的和谐关系。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后果,它使该类新闻在读者心中失去公信力,在受众的心目中可信性极低。和谐社会从和谐人际语言开始,不实现语言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当社会话语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狂欢景象时,我们仍应记住,语言暴力应受到新闻媒介的自律克制。新闻的话语权、新闻的自由和秩序应建立在遵守法律和善待他人的基础上的。

 

 

[1] []J·R·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马蒂尼奇.语言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30

[2]张国华.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1-42.

[3]付义荣.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J].新闻记者,2003,(3):34.

[4]胡范铸: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J].修辞学习,2006,(1):5-8.

[5][]Z.文德勒.论说出某句话:马蒂尼奇.语言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49.

 

基金项目资助:本文系浙江财经学院重大课题(编号:2007YJZ24)成果之一。



[1] 胡范铸《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修辞学习》2006年第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广而告之】进入binance 币安交易所开户